鋁殼電阻的散熱原理可以概括為“三熱并行”:導熱、對流、輻射同步進行,核心是把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迅速搬到外殼,再散到周圍空氣里。
導熱——內部高速“熱通道”
鎳鉻合金電阻絲發熱后,熱量先通過高導熱氧化鎂粉或硅脂傳到鋁殼內壁;鋁的導熱系數≈237 W/m·K,熱量沿殼壁橫向擴散僅需毫秒級時間,把“點熱源”拉成“面熱源”。
對流——外殼齒片“抽風機”效應
鋁型材擠出成齒片或鰭片后,表面積可增加3~5倍。垂直安裝時,熱空氣沿齒片上升,冷空氣從底部補充,形成煙囪式自然對流,換熱系數可達8–12 W/m²·K;若外加風扇,系數可躍升至50 W/m²·K以上。
輻射——黑色陽極膜的“紅外窗口”
鋁殼表面經黑色陽極氧化后,發射率從裸鋁的0.1提升到0.85,能把熱量以8–13 µm波長的遠紅外線快速輻射出去;在50 ℃溫升時,輻射散熱可占總功率的15 %左右。
簡言之,鋁殼電阻先用鋁的高導熱把熱量“攤平”,再用齒片對流把熱量“搬走”,最后用黑色表面把殘余熱量“輻射”掉,從而在大功率、小體積、無風扇的工況下也能長期穩定運行。
返回晶犀網首頁>> |